-
-
字大
-
字小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锡林郭勒盟以“科技赋能、智慧监管”为核心,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的创新路径,通过开发智能服务小程序、整合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起“精准、高效、透明”的执法新模式,为守护北疆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注入强劲动力。
在锡林浩特市一家涉及排污的生产企业,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孟高勒正在为企业负责人讲解生态环境执法裁量智能服务小程序的使用方法:“通过咱们的APP小程序可以看到,关于台账记录这块儿,按照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的要求,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及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量和环境管理台账要做如实记录,并且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五年。”
今年4月份以来,自治区首个生态环境执法裁量智能服务小程序在全区各地陆续推广使用,该程序由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自主开发,面向全区执法人员和企业双向开放,集成自治区统一裁量基准规定,设定了全要素调查、免于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裁量查询等5个窗口,涵盖了水、气、土等13大类77个小类违反相关制度的裁量基准,实现了执法有依据、企业可预判的数字化执法模式。
在服务型执法中,锡盟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不断创新和延伸服务内容,开通了短信通知平台,针对锡林郭勒盟企事业排污单位的环境治理设施异常、污染物超标排放等问题,根据排污类型分类提供精准匹配的短信告知、提醒和推送。目前,该短信通知平台已纳入锡林郭勒盟626家排污企业,实现了锡盟境内全覆盖。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警钟介绍:“推送的短信内容为事前预警信息、事后提醒信息、督促整改信息、普法宣传信息等,实现监督帮扶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数字化时代下,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不断探索生态环境监管新模式,使企业从“被动守法”转变为“主动合规”,执法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重复检查次数减少幅度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