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锡林郭勒盟农牧局 2025年锡林郭勒盟五一劳动奖推荐名单公示 | |||
索引号:01165923-0/2025-00028 | 发文字号:——— | ||
发文机构:农牧局 | 信息分类:通知公告 | ||
概述:锡林郭勒盟农牧局 2025年锡林郭勒盟五一劳动奖推荐名单公示 | |||
成文日期:2025-05-09 00:00:00 | 公开日期:2025-05-09 18:06:45 | 废止日期:——— | 有 效 性:有效 |
按照《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员会办公室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做好2025年锡林郭勒盟五一劳动奖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社会监督,实现评选过程让群众参与、推荐结果让群众认可,现将锡林郭勒盟农牧局2025年锡林郭勒盟五一劳动奖章推荐对象及简要事迹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5年5月9日至5月15日,共5个工作日。
公示期间,单位和个人对推荐人选如有异议,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或网络等方式,向锡林郭勒盟农牧局机关工会反映(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反映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提供具体线索或事实依据,提倡实名反映问题。
地址: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交通投资大厦518
邮编:026000
电子邮箱:xmnmj@163.com
受理电话:0479-8213484
受理时间:工作日 上午8:30—12:00;14:30—17:30
锡林郭勒盟五一劳动奖锡林郭勒盟农牧局考察组
2025年5月9日
2025年锡林郭勒盟五一劳动奖章推荐
人选名单
(1名)
雒树青、男、汉族,1982年6月出生,群众、硕士研究生、现任锡林郭勒盟农牧技术推广中心粮经作物与种子技术科副科长(高级农艺师)。
一、扎根基层,甘为农业“铺路石”
从春播到秋收测产,每年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他白天蹲守试验田记录数据,夜晚研读国内外文献,闲时虚心请教经验丰富的农户,不断地磨炼自我,17年来累计开展马铃薯绿色防控、藜麦种绳播种、降解地膜应用、无膜浅埋滴灌试验30余项次,总结提炼了马铃薯、莜麦、小麦、胡麻等多套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推广农业新技术10余项,服务农户超1万人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原上的农技先锋”。
二、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系三农
对待本职工作,他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连续四年单位年度考核为优秀。每年“五一”假期正值春播,他放弃休息,毅然决然在田间地头开展农业试验播种工作。每年下乡时间超100天,培训授课20次以上,培训人员800 多人次,足迹遍及全盟20多个村,被称为“农情活地图”。不下乡的时候他坚持每天早上8:00前达到单位,总结前一天的工作经验,安排规划新一天的工作,不断沉淀和积累。
作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员,他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工作中积极向广大农牧民宣传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方针、现代种植业实用技术、典型经验等。
作为盟级科技特派员,随时解答群众疑惑,遇到农情问题及时开展技术指导。2021年6月,太仆寺旗千斤沟镇建国村遭遇强降水和龙卷风,他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村庄,查看受灾现场,及时向广大农户讲解灾后补种和管理措施稳定了民心。2024年下乡经过太仆寺旗千斤沟镇,发现路边燕麦田出现大面积倒伏,及时与种植户通报情况,组织人员排涝作业,提出喷施叶面肥补救措施,及时挽回种植户所失。2025年春耕备耕时节,面对太仆寺旗种植户藜麦种植技术需求,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赶制技术讲义,连续三天对太仆寺旗6个乡镇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三、突破瓶颈,高产记录树新碑
作为锡盟农业技术指导人员,他积极响应国家、自治区 “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方针,及时梳理总结马铃薯、胡麻等高产技术模式在盟内推广。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盟在自治区农牧厅主要粮油作物高产竞赛中多次取得好成绩,其中2023年太仆寺旗宝昌镇复兴村张军种植的马铃薯,以5639公斤/亩的成绩,获得自治区马铃薯单产第一名;2024年太仆寺旗永海家庭农牧场以99.95公斤/亩成绩获自治区胡麻百亩田组第一名;多伦县茂源种植专业合作社马铃薯以6312.6 公斤/亩成绩获自治区百亩田组第二名,他也连续两年被评为自治区单产提升“优秀技术指导员”称号。
四、建言献策,起草政策惠农心
他所在的科室承担着全盟设施农业工作的重任。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出台相应支持措施,但由于因门槛设置较高,我盟设施种植业规模小且分散,广大建设主体难以享受补贴。为此他积极建言献策,一个人加班加点对全盟设施农业生产情况进行调研摸底,结合锡盟实际情况,起草了《锡林郭勒盟设施农业发展支持措施》,并通过行署常务会议印发,激励全盟设施农业发展壮大,真正使广大种植户收益。
五、甘于奉献,荣誉背后见担当
面对近几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断减少,而农民群众对农业科学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他毅然决然担负起工作重任,常年奔波在全盟的田间地头,妻子生病时仍坚守在春播一线;女儿考试前夕,他在田间指导抗旱保苗……。自参加工作以来,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撰写作物栽培技术书籍3部,参与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2套。
他用双脚丈量土地,用科技点燃希望,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他不仅是农业技术的传播者,更是新时代“蒙古马精神”的践行者。这份五一劳动奖章,是对他十余载如一日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最高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