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以“共享成果,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为主题的第八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会议8月1日—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指导,中华文化促进会、蒙古和平友好组织、俄罗斯国际合作协会、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联合主办。来自中蒙俄万里茶道沿线近60个城市的负责人、学术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茶业行业、企业和相关国际组织的代表,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参加了会议。
“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它兴起于17世纪,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途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穿越蒙古高原,最终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全程1.3万多公里,是一条经贸之路、文化之路、融通之路、友谊之路。
自2012年起,该会议在内蒙古二连浩特、福建武夷山、江西铅山、山西平遥、湖南安化等地相继成功举办。历届会议汇聚“万里茶道”沿线中蒙俄一百多个城市和数十个国际茶行业组织以及众多企业,以万里茶道协作体为平台,积极推动“万里茶道”的复兴,促进沿线城市的联通融合发展,加深了中蒙俄三国间的人文、旅游和经贸交流。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在给第八届会议发来的贺信中表示:这条道路潜力巨大,其品牌开发可以进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规划项目清单。
本届会议从国际合作、产业融合、青年创新、联合申遗四个方面,通过成果分享会、城市圆桌会议、城市主政官访谈直播、多伦时间等会议环节, 强调成果对沿线城市围绕“三茶”融合发展的示范与推动作用,加快沿线城市文化旅游、遗产保护等事业的联动步伐。
在会议上,内蒙古多伦、江西浮梁、山西祁县等一批沿线城市分享了“茶旅融合”产业的发展成果;在俄罗斯落地的“万里茶道国际茶空间”项目展现了中国与俄罗斯茶文化在新时期的商贸融通;万里茶道茶文化国际博览会、万里茶道数字博物馆、万里茶道植物博览园等项目正式启动。围绕联合申遗、青年创新、旅游线路研发、旅游联盟推进、中国茶国际推广等有关“万里茶道”的传承、创新、复兴的热点问题,与会城市、专家学者、行业组织及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和实施方案。
蒙古乌兰巴托市旅游局局长策·恩和图布在城市圆桌会议上介绍说,蒙古的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进入快车道,他希望中蒙俄三国的沿线城市能继续加强旅游、运动等资源的流动;蒙古著名文化学者什·额格希格在分享会上呼吁中蒙俄三国借助博物馆、高校、旅游组织、企业等力量加强申遗的合作与联动;俄罗斯国际合作协会秘书长波罗斯科夫表示:在以博物馆式的国际茶空间中研究中俄万里茶道的历史,收集历史文献以及能够见证当时中俄茶商友好往来的历史文物,是万里茶道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
武夷山、铅山、浮梁、益阳、宜昌、汉川、社旗、祁县、张北等中国沿线县市的代表围绕相关的话题,分享了各自的发展经验,加强彼此合作、实现全线联动的共识得到继续加强。
会议发布了“万里茶道全图《2021版》”,从学术层面更加清晰地勾勒出万里茶道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线路分布。会议还围绕“三茶”融合签署了一系列服务和赋能沿线城市的合作项目协议,并授予5位活跃于插画、文创、摄影、短视频等领域的互联网知名人士 “万里茶道体验官”的称号。
通过本次会议,举办地多伦县在展示万里茶道丰富遗存和隽永文化的同时,更加积极融入万里茶道的整体发展,多伦县委书记王延功表示:过去,奶和茶在草原的相遇,塑造了多伦县作为万里茶道节点城市三百余年的辉煌历史。今天,多伦县将依托良好的区位、人文、生态等优势,全面加强与蒙、俄和国内各沿线城市在旅游、康养、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互动、合作,努力打造万里茶道节点城市融合发展的典范,助力万里茶道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助力添彩。
万里茶道协作体执行主席郭杰认为,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本届会议仍是最有示范意义,最发挥合作与共享功能的一届,无论从规格、影响还是成果数量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基于更大发展空间的城市合作与交流更加密切。他相信,会议持续散发的赋能效力,将为沿线城市的融合发展,实现全线繁荣带来更大的帮助。
本届会议得到了蒙古驻华大使馆、俄罗斯驻华大使馆、蒙古国自然环境旅游部、国际茶叶委员会、斯里兰卡茶叶小生产者发展局、澳大利亚茶叶协会、法国农产品价格评估局、美国茶叶协会以及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等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