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牧业务 > 品种资源

大吴风草

发布时间:2019-06-12 来源:农牧厅信息网

大吴风草(拉丁学名:Farfugium japonicum (L. f.) Kitam.)菊科大吴风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叶亮绿色有光泽,晚秋开花,黄色。喜半阴和湿润环境,怕阳光直射,耐寒,在江南地区能露地越冬。

?根茎:多年生葶状草本。根茎粗壮,直径达1.2厘米。花葶高达70厘米,幼时被密的淡黄色柔毛,后多少脱毛,基部直径5-6毫米,被极密的柔毛。 先端圆,全缘或有小齿或掌状浅裂,基部弯缺宽,两面幼时被灰白色柔毛,后无毛;叶柄长15-25厘米,幼时密被淡黄色柔毛,后多脱落,基部短鞘,抱茎,鞘内被密毛;舌片长圆形或匙状长圆形,花药基部有尾;冠毛白色与花冠等长。瘦果圆柱形,长达7毫米,有纵肋,被成行短毛。

叶子:基生叶莲座状,肾形,长9-13厘米,宽11-22厘米,先端圆,全缘或有小齿或掌状浅裂,基部弯缺宽,长为叶片的1/3,两面幼时被灰白色柔毛,后无毛;叶柄长15-25厘米,幼时密被淡黄色柔毛,后多脱落,基部短鞘,抱茎,鞘内被密毛;茎生叶1-3,苞叶状,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2厘米。

花朵:花葶高达70厘米,幼时密被淡黄色柔毛,后多少脱落,基部被极密柔毛。头状花序辐射状,2-7,排成伞房状花序梗长2-13厘米,被毛;总苞钟形或宽陀螺形,长1.2-1.5厘米,长1.5-2.2厘米,口部宽达15毫米,总苞片12-14,2层,长圆形,先端渐尖,背部被毛,内层边缘褐色宽膜质。舌状花8-12,黄色,舌片长圆形或匙状长圆形,长15-22毫米,宽3-4毫米,先端圆形或急尖,管部长6-9毫米;管状花多数,长10-12毫米,管部长6-9毫米。管状花多数,长1-1.2厘米,管部长约6毫米;花药基部有尾;冠毛白色与花冠等长。瘦果圆柱形,长达7毫米,有纵肋,被成行的短毛。

果实:果圆柱形,长达7毫米,有纵肋,被成行短毛。花果期8月至翌年3月。

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林下,山谷及草丛。喜半阴和湿润环境;耐寒,在江南地区能露地越冬;害怕阳光直射;对土壤适应度较好,以肥沃疏松、排水好的黑土为宜。

深秋季节,大部分花卉都已逝去了花朵,叶子开始变黄,枝头点缀了累累硕果,然而大吴风草就如它的远房亲属菊花一样,花黄叶绿,还会招蜂引蝶,开得不亦乐乎。

产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林下,山谷及草丛。也栽培于国内外的一些植物园中和家庭中。在日本(模式标本产地)常见,野生或栽培。

常用分株繁殖。结合春季翻盆换土,脱盆后抖去宿土,将株丛分成3~4份,分别上盆。可在庭院露地栽培,栽后管理可较粗放,冬季地上部枯死,翌春会自行发芽展叶,盛夏适当遮荫,秋末控制浇水,10月入室保暖,冬季越冬温度不低于5℃。每2~3年更新1次。

培养土要求

盆栽用园土、腐叶土和河沙等量混合作培养土。生长季节保持盆土湿润,但勿积水,每月施1次液肥,剩下适当遮荫。移植时应去除1/3叶片。[2]

栽培要点

大吴风草苗期不能太湿,否则易得病。

适宜大面积种植作林下地被或立交桥下地被、林边阴湿地、溪沟边、岩石旁等。具体介绍几种运用方式:配植于建筑物的北面,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北面;配植于毛竹林、枫香林或落叶常绿混交林中,作为风景林的地被;配植于岩石墙北面,或建筑墙垣的背光角落;配植于高架、立交桥下面,构成耐阴观花地被。

针对其自然特性,古猗园多将其种植于路边林下,与麦冬、兰花、三七等共同营造林下景观,喜欢秋季花卉景观的游客不要错过了。

药用价值

本种早在1856年就由Fortune从中国清朝政府的花园中引至英国栽培,并选出了一些栽培品种。本种根含千里光酸(二甲基丙烯酸),主治咳嗽、咯血、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