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2025年我区油菜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20万亩次。其中,黄条跳甲、小菜蛾在呼伦贝尔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总体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油菜菌核病在呼伦贝尔市偏轻发生。为做好油菜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油菜生产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关口前移、治早治小”的防控策略。紧盯油菜播种期、苗期、蕾薹期、花期和青角期等病虫害预防控制关键时期,综合采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合理施用杀虫剂、杀菌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实现油菜安全生产。
二、防控对象
重点防控菌核病、黑胫病、白粉病、油菜角野螟、跳甲等,兼顾霜霉病、黑斑病和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蚜虫、叶甲、茎象甲等病虫。
三、防控措施
(一)播种期
1. 选种优良品种。因地制宜选种双低、高产、抗倒、抗(耐)病的优质高效的油菜品种。主要种植青杂系列、陇油系列等杂交品种。
2. 实行轮作。实行油菜与大麦、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有效减少田间菌核数量,同时降低霜霉病等病原的菌源量以及鳞翅目害虫、甲虫的虫源基数,减轻油菜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3. 土壤处理。菌核病常发区结合深翻整地和科学施肥,或选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对土壤进行处理,可加速腐烂土壤中菌核,减少田间菌核数量。
4. 种子处理。我区油菜种植主要是直播,针对防控对象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对油菜种子进行包衣或拌种,减轻苗期病虫为害程度。防治病害选用咯菌腈进行包衣或拌种,防治苗期虫害可选用噻虫嗪等进行包衣或拌种。
5. 加强田间管理。菌核病常发区要深耕深翻,铲除田地周边杂草,清除残株败叶,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增强抗(耐)病能力和抗逆性。
(二)苗期
对霜霉病病株率达20%的油菜田,可选用烯酰吗啉、乙蒜素乳油等喷雾;跳甲发生时可喷施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
(三)蕾苔期
菌核病田间明显可见茎基部感染时应及时进行防治,可选用腐霉利、咪鲜胺等,药液要喷施到植株茎基部。霜霉病重发田块可添加烯酰吗啉等兼治;小菜蛾发生时利用性诱诱杀或喷施苦参碱、阿维菌素等药剂进行防治。
(四)花期
菌核病重发区在油菜开花始盛期(油菜主茎开花率达80%左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50%左右)进行药剂预防,如遇连阴雨、花期持续时间长等适宜病害发生流行天气,盛花期须进行第二次药剂预防。可选用腐霉利、咪鲜胺、菌核净等药剂,配药时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以达到“一喷多促”的效果。
(五)角果期
当田间有蚜枝率达到10%以上时,可用双丙环虫酯、吡虫啉、噻虫嗪、氯氰菊酯等喷雾防治;防控油菜角野螟,可采用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措施或阿维菌素乳油喷雾防治。
四、注意事项
(一)保护蜜蜂。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对蜜蜂毒性高,油菜花期施药时要停用此类药剂,以防影响蜜蜂授粉安全。
(二)抗性治理。菌核病、霜霉病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药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要停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改用其他药剂,加强抗性治理,提高防治效果。
(三)科学用药。各类农药要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浓度科学施用,注重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性,保障油菜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