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牧业务 > 实用技术

2025年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发布时间:2025-05-27 来源:自治区农牧厅

  2025年全区大豆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400万亩次。其中,大豆根腐病、大豆霜霉病、大豆食心虫在呼伦贝尔市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大豆菌核病、大豆蚜等在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偏轻发生。为做好大豆主要病虫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坚持防病虫提单产和品质并举,在大豆主产区及带状复合种植区加强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推进,保障大豆生产和质量安全。

  二、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合理选用抗(耐)性品种,加强种子处理、健康栽培,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

  三、防控措施

  (一)播种期

  合理轮作,避免低地温早播。选用抗(耐)病虫品种,筛查精选优质种子,并进行药剂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和叶甲、大豆蚜等苗期害虫可选用含有噻虫嗪等成分的种衣剂,蛴螬等地下害虫重发区可选用吡虫啉或金龟子绿僵菌等颗粒剂撒施或种肥同播。防治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病等根部病害选择含有精甲·咯菌腈、吡唑醚菌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成分的种子处理剂。

  (二)苗期和分枝期

  食叶类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等喷雾防治;刺吸类害虫可选用高氯·吡虫啉、噻虫·高氯氟、联苯·氟啶虫酰胺等化学药剂,或苦参碱、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喷雾。大豆蚜选用吡虫啉、氰戊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病毒病需及时防治刺吸类害虫,阻断其传播病毒,可结合喷施氨基寡糖素等植物诱抗剂预防。大面积连片大豆田害虫防治可结合使用色板、灯诱等物理防控技术,监测并防控烟粉虱、金龟子和鳞翅目等害虫成虫。

  (三)开花至鼓粒期

  开花后如遇多雨天气,及时喷施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防治大豆叶斑类病害;选用咪鲜胺、氟唑菌酰羟胺和菌核净等药剂适时防控菌核病。大豆食心虫成虫盛发期性诱剂诱杀,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初孵幼虫防治可选用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老熟幼虫开始脱荚入土前,田间湿度较高时,可选用白僵菌粉剂均匀撒施于田间地表防治越冬幼虫。

  (四)收获期

  秸秆粉碎还田,深翻耕耙,降低病虫基数。

  四、注意事项

  (一)大豆登记用药品种有限,本方案中提到的未登记药剂仅供参考,根据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规定和指导意见,科学选用药剂,注意合理轮换用药和交替使用。

  (二)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优先选用生物、物理等非化学防治措施,注意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和生物多样性;防治食叶害虫,在营养生长期可适当放宽防治指标,注重开花结荚鼓粒期的精准防控。

  (三)加强拌种剂、喷雾器、无人机等植保器械及操作技术的配套,确保技术到位率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