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牧业务 > 实用技术

对症下药防治茄子萎蔫

发布时间:2013-07-04 来源:xmnmyxxzx

茄子萎蔫的主因有疫病、菌核病、茎基腐病、青枯病、黄萎病、根结线虫病、肥害等。具体诊断如下:
  1、看田间分布。当发生肥害后,一般会出现晴天中午萎蔫,傍晚恢复正常,严重的可造成植株死亡。而以上其它病害,其田间分布形状为点片分布。
  2、看根部是否有根结。发生根结线虫病,根部可见大小不等的根结。而以上其它病害则没有根结。
  3、看维管束是否变褐。茄子黄萎病和细菌性青枯病的维管束都变褐,以上其它病害无此症状。这两种病害在苗期不表现症状,在开花结果后开始表现。但黄萎病从下往上,病茎杆维管束呈黄褐色,潮湿时,茎基产生白色霉状物,在叶缘和叶脉间出现不规则的淡黄色斑块,近主脉处仍保持绿色,呈褐色掌状斑驳,后发病部位枯死,呈花皮状,且有时会出现半边疯的现象。而细菌性青枯病的病茎中、下部皮层粗糙,常长出长短不一的疣状突起和不定根,有时在病茎上发生油渍状褐色不规则斑状。如将病茎做横切面检查,略加挤压,有乳白色黏液溢出(菌脓)
  4、看根部是否腐烂。茄子根腐病的根部或根茎部,表皮呈褐色腐烂,且易剥开,致木质部外露。
  5、看茎基部和分叉处是否腐烂。茎基腐病只为害茎基部,多数在土表上下3 5 厘米 处产生水渍状暗色病斑,并迅速向周围扩展,手捏发软,叶片自下而上变黄,后萎蔫。病斑绕茎1周后,植株迅速青枯死亡,地下部分多表现正常。菌核病多从茎部分叉处染病,灰白色,稍凹陷,韧皮部腐烂,且其菌丝体可侵入病茎内,后期表皮纵裂,病斑大小、形状、长短不等,边缘水渍状,表面和病茎内均着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及黑色菌核,病部以上萎蔫枯死;在植株上部发病,可形成折弯的症状。疫病多从茎基和分枝处发病,初呈水渍状,很快环绕枝条和茎基,变为褐色或黑褐色斑,并上下蔓延,边缘不明显,稍凹陷。
  细菌性青枯病: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2000倍灌根,另外用敌克松400倍喷洒。
  黄萎病:定植缓苗后用70%红日可湿性粉剂400液灌根,每株用药液 0.3 公斤 ,每7101次,连灌23次。发病初期用70%红日可湿性粉剂800倍进行土壤消毒或灌根,每株用药1000毫升,每101次,连灌23次。
  疫病:发病初期可喷洒70%红日可湿性粉剂(甲基硫菌灵)800倍,50%用功悬浮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24次。
  茎基腐病:初发病时喷洒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主要喷洒植株茎基部。也可在病部涂五氯硝基苯粉剂2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效果较好。
  根结线虫病:可在播种或定植前15天,选用10%克线磷、50%益舒宁、3%米乐尔等颗粒剂,拌均匀,撒施后再耕翻入土,每亩用药量3 5 公斤 。定植后,在棚室内植株局部受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每株灌药液0.25 0.5 公斤 ,以熏杀土壤中的根结线虫。
  肥害:发生肥害时,要适时灌水,及时喷施0.01%天丰素乳油30004000倍,可有效缓解肥害。
  菌核病:在发病初期用70%红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叶面喷雾进行防治,每周1次,连喷3次即可。秋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用早熟品种。秋马铃薯的生育期短,生长的时间不长,一定要选择适宜秋季种植的早熟、休眠期较短的品种,如中薯三号、费乌瑞它、等早熟品种。    
  
二、播前浸种催芽。催芽处理,是秋马铃薯生产成败的关键。秋播马铃薯用种,最好是采用小整薯( 50 左右)播种为好,这样可以避免播种时遇高温多雨天气大薯切块后消毒不严造成大量烂薯。    
  
催芽方法:一般整薯催芽用 10 15ppm 赤霉素溶液,浸种 20 30 分钟;切块催芽用 5 10ppm 赤霉素(九二 0 )溶液浸种 15 分钟。再用 70% 的甲基托布津 500 倍液或拌草木灰对薯块消毒,晾干催芽。浸种时先用少量酒精将赤霉素溶解,然后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将种薯装入篓内或网袋中,再放入药液浸泡即可。浸泡后将种薯捞出放在沙床(床宽 100 厘米 ,沙土的厚度为 5 厘米 )上,摊放薯块的厚度为 20 厘米 左右,然后在上面及四周覆盖湿润的沙土 5 厘米 厚左右。待芽长至 2 厘米 左右时,扒出并放到阴凉有散射光的地方进行绿化, 2 3 天后选择晴天早上或傍晚播种。    
  
注意:浸种催芽时,要严格配制赤霉素溶液的浓度。赤霉素溶液要随配随用,忌隔夜再用。此外,种薯堆积不要过厚,否则易造成烂薯。    
  
三、掌握播期和密度。我省播种时间可选在 9 月上旬,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并进行中耕,以利出苗。一般种植密度为每亩 5000 6000 株,亩用种量 150 180 公斤,宽行窄株有利于培土,行距 40 厘米 、穴距 25 厘米 ,茎芽朝下,盖土厚度为 5 厘米 左右。待苗高 15 厘米 左右进行培土,可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优质高产。   
  
四、科学配方增施钾肥。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 1000 1500 公斤优质有机肥,同时施入马铃薯专用复合肥( 9 9 7 60 80 公斤,或 45 %硫酸钾复合肥,开沟条施覆土。特别要注意多施钾肥,施钾肥时,以施硫酸钾为好,切忌施氯化钾。   
  
五、加强田间管理。   
   1
、抗旱排涝。秋马铃薯地块一定要能排能灌,播种后如遇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可用稻草或麦草等覆盖畦面,以降低土温,及时灌水,促进发芽;如遇暴雨要及时排水,避免烂种、烂苗。   
   2
、适量追肥。出苗后结合中耕松土,亩施尿素 10 15 公斤,以促进幼苗快长;中后期用磷酸二氢钾加块根膨大素进行叶面喷施 1 2 次。   
   3
、中耕培垅。齐苗后到现蕾封垅前,中耕松土 2 3 次,防除杂草,破板结,培厚垅,为马铃薯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疏松条件,以利于提高结薯率和薯块质量。   
  
六、防治病虫害。主要病害是晚疫病,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和蚜虫。   
  
晚疫病防治:在秋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内,要防治三次。防治药剂,以几种不同药剂交替使用的防效较好,第一次在马铃薯团棵期,用 52.2% 抑快净防治,第二次在马铃薯初花期用 72% 克露防治,第三次在盛花期用 68.75% 银法利进行防治。
  
地下害虫防治:可结合整地,亩用辛硫磷 200 毫升,拌土撒施防治;蚜虫可在发生期用吡虫啉等药剂喷雾防治。 玉米病虫害的中后期的防治玉米病虫害的中后期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