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牧业务 > 实用技术

蛋鸡配套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2020-06-02 来源:xmnmyxxzx

 一、技术简介 

 

    为了使蛋鸡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适量的营养,促进高产稳产,必须抓好产蛋期的技术配套和饲养管理。本技术涵盖了不同产蛋期鸡的营养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应激预防),管理技术(拣蛋、利用和淘汰)和日常记录等多方面,供养鸡户在生产中参考。

 

    二、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中小型养鸡场和农村养鸡专业户。

 

    三、操作规程

 

    1、分阶段饲养

 

    根据鸡群产蛋率高低、周龄大小、体重变化情况,将整个产蛋期分为三个阶段。母鸡开产后产蛋率不断上升,很快达到高峰,这期间体重也趋于增加,蛋重变大;高峰期间体重增加减少,产蛋率和蛋重趋于稳定;高峰期后产蛋率下降,骨骼和肌肉已充分发育,体重增加多为脂肪积蓄,所以按照产蛋率分为三档,其营养需要见表1。在实际饲养中,随着环境、条件、鸡群的产蛋与疾病状况的变化,营养需要量也在变化,应随时调整日粮配方,以适应鸡的生理要求。

  

表1 产蛋鸡各阶段主要营养成分需要量

项目 产蛋率>80% 产蛋率65%~80% 产蛋率<65%
代谢能(千焦/千克) 11.49 11.49 11.49
粗蛋白 16.50 15.00 14.00
蛋能比(克/4.18千焦) 60  54 51
3.50 3.25 3.00
0.60 0.60 0.60

  

    2、产蛋期的环境控制技术

 

    (1)通风 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是必不可少的。在高密度饲养的鸡舍,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通风不好,随时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释放出来,并充溢于整个鸡舍,影响鸡的正常产蛋并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生产中应在鸡舍的底部设置地窗,中部设排气扇,以便快速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冬季要密切注意通风系统,不可引起贼风或把舍内温度降的太低。

 

    (2)光照 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生产中应从蛋鸡20周龄开始,每周增加光照时间半小时,直到每天达到16h为止,到产蛋鸡淘汰前4周,再把光照时间逐渐增加到17h,直至鸡淘汰。人工补充光照,每天早晨天亮前效果最好。补充光照时,舍内每平方米地面以3W~5W为宜。灯距地面2米左右,最好安置灯罩聚光;灯与灯之间的距离约3米,以保证舍内各处得到均匀的光照。

 

    (3)饮水 水对蛋鸡生产十分重要,缺水的后果比缺料更严重,水参与鸡体的整个代谢过程,正常鸡蛋的水量达70%以上,每只蛋鸡每天需饮水220-380毫升,水质不良也能导致产蛋率和种蛋的质量下降。因此,产蛋高峰期应供给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充足清洁的饮水。

 

    (4)温度 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3℃-23℃,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产蛋。要保持鸡舍有一个适宜的温度,在夏季应注意鸡舍通风,可以加大换气扇的功率,改横向通风为纵向巷道式通风,使流经鸡体的风速加大,及时带走鸡体产生的热量,如结合喷水洒水,适当降低饲养密度,能更有效地降低舍内温度。

 

    (5)湿度 产蛋鸡最适宜的湿度为60%~70%,如果舍内湿度过低,就会导致蛋鸡羽毛紊乱,皮肤干燥,羽毛和喙爪等色泽暗淡,并且极易造成鸡体脱水和引起鸡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果舍内湿度过高,就会使鸡呼吸时排散到空气中的水分受到限制,鸡体污秽,病菌大量繁殖,易引发各种疾病,引起产蛋量的下降。因此生产中可通过加强通风,雨季采用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舍内湿度;通过喷雾提高舍内空气湿度。

 

    (6)应激 蛋鸡在产蛋高峰期,生产强度较大,生理负担较重,生活能力趋于下降,抵抗力较差对应激的反应十分敏感。如遇应激,鸡的产蛋量会急剧下降,饲料消耗增加,死亡率上升,并且产蛋量下降后,很难恢复到原有水平。因此,要保持鸡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饲养人员应穿固定工作服,闲杂人员不得进入鸡舍;堵塞鸡舍内的鼠洞;把门窗、通气孔等用铁丝网封住,防止猫、犬、鸟、鼠等进入鸡舍;严禁在鸡舍周围燃放烟花爆竹;饲料加工、装卸应远离鸡舍,这不仅可以防止噪音应激,而且还可以防止鸡群疾病的交叉感染。

 

    3、管理技术

 

    (1)拣蛋 鸡产蛋的高峰一般在日出后3小时~4小时,下午产蛋量占全天产蛋量的20%-30%。生产中根据产蛋时间及产蛋量及时拣蛋,一般每天2次,夏天可拣3次。

 

    (2)产蛋鸡的利用和淘汰 产蛋率80%以上的个体400日龄后,产蛋趋于下降,因此宜在400日龄左右淘汰低产个体,500日龄后产蛋显著下降,当产蛋率下降至55%以下时,应淘汰或更新整个鸡群,具体做法是:定期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鸡,选择时间在鸡群产蛋率达50%时进行第一次淘汰,对耻骨未开张,喙、胫黄色没褪,全身羽毛完整有光泽,腹部有硬块脂肪的鸡均应淘汰;产蛋高峰后的一个月进行第二次淘汰,即对发病者和出现上述情况第一次未能淘汰的及时淘汰; 400日龄后每周选择一次,对早换羽和产蛋性能低劣的个体按外貌生理特征选择淘汰。加强淘汰能节约饲料,降低饲养成本,对病鸡早发现、早处理,防止疾病蔓延,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日常记录

 

    做好日常记录和营养需要的计算非常重要。生产记录的内容很多,农户养鸡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产蛋量、蛋重、饲料消耗量,以及存活、死亡、淘汰只数等,并将生产记录与该品种的生产指标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并予以解决。根据记录计算出产蛋各期营养需要,正确调整饲料配方,并算出饲料报酬和总成本,以期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注意事项

 

    严格免疫程序,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尽量减少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对病鸡应及时隔离治疗,死鸡应采取深埋或焚烧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