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局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标题: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员会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 印发《关于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 生产基地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01165923-0/2024-00016 发文字号:锡党发[2024]9号
发文机构:锡林郭勒盟农牧局 信息分类:法规公文
概述: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员会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 印发《关于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 生产基地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成文日期:2024-04-28 17:01:43 公开日期:2024-04-28 17:01:43 废止日期:——— 有 效 性:有效
【打印】 【字体:

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员会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 印发《关于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 生产基地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锡林郭勒盟农牧局 发布日期: 2024-04-28 17:01:43 浏览次数:

各旗县市(区)党委(党工委)、政府(管委会),盟各部、委、办、局和各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关于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员会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
2024年4月28日

  
关于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
生产基地的实施方案

  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加快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有力保障重要农畜产品供给,全面提升农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努力建设农牧业强盟,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 <关于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实施方案> 的通知》,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以“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为主攻方向,坚持工业化理念、链条式思维、集中式培育,以“六个工程”为引领,持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以赴转方式、调结构、强动能,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加快绿色兴农兴牧、科技兴农兴牧、质量兴农兴牧,稳步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畜产品产量大盟向农牧业产业强盟转变,不断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水平,为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稳定供给做出应有贡献。
到2025年,耕地资源、草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规模化养殖、温室大棚建设、冷链物流发展、社会化服务等农牧业生产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饲草料基地加快建设,奶业发展和种业振兴加快推进,科技和机械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粮食、肉类等重要农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提升,农牧业发展基础有力夯实,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到2035年,耕地、草原等资源保护、建设和利用全方位加强,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全面构建,先进技术和机械装备普遍应用,社会化服务体系覆盖农牧业生产全过程,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品牌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牧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基本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建成农牧业强盟。

  
农牧业生产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2020年
基期值    2025年
目标值    2035年
目标值    属 性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斤)    9.3    10    11    预期性
肉类总产量(万吨)    27.7    35    50    预期性
奶类产量(万吨)    47    73    >120    预期性
高标准农田面积(万亩)    65    114    >180    预期性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24    57    75    预期性
设施种植业面积(万亩)    0.7    1    2    预期性
设施畜牧业养殖比重(%)    50    80    100    预期性
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面积(万亩)    5    7    10    预期性
自治区级以上畜禽核心育种场数量(家)    ——    8    10    预期性
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49.13    61    70    预期性
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    65    80    85    预期性
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数量(个)    2    2    3    预期性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牧业发展竞争力。
1.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强化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加快推进现有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稳步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严格落实《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一条政策措施》,提升工程质量,规范验收入库,加强建后管护。加强盐碱地改造提升,培育推广“作物(品种)+”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典型,以点带面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全面落实耕地保护目标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14万亩左右,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比例达到39%,改造提升8.19万亩;盐碱耕地综合利用面积0.43万亩。(农牧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发改委、财政局)
2.大力促进设施种植业发展。优化布局,重点在环京津冀圈南部农区太仆寺旗、多伦县、正蓝旗、正镶白旗和盟府所在地锡林浩特市等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乡镇及城郊结合部,大力推进种植业设施基地建设。制定设施种植业发展实施方案,重点围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科学布局“菜篮子”、“果蓝子”、“菌篮子”、“花篮子”、“药篮子”生产基地,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中草药设施种植,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技术,鼓励建设集约化育苗中心,积极推进智能化高标准设施种植业建设。加强农商互联、产销对接,强化与京津冀蔬菜批发市场和本地区企事业、大中学校、幼儿园、商超等单位合作,建立长期供应机制,鼓励支持与电商平台、电商企业合作,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着力打造服务盟内、面向京北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到2025年,设施种植业面积达到1万亩。(农牧局、自然资源局、财政局、商务局、林草局)
3.加快发展现代设施畜牧业。牧区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为主,加快推进现代设施畜牧业发展;农区坚持种养结合、草畜一体、舍饲养殖、规模化经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集约化程度,促进舍饲圈养畜牧业快速发展。制定设施畜牧业发展行动方案,开展肉牛肉羊高效集约养殖标杆场建设,推广与养殖模式相配套的成套技术装备。推进落实半农半牧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对肉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机械设备购置等方面给予补贴。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牧场和养殖大户加快发展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饲养,重点提升标准化圈舍、饲草料收贮加工、饲喂等环节设施化水平,突出典型模式引领,带动农牧民积极参与,构建多元化设施畜牧业发展格局。推进肉牛肉羊育肥产业发展,肉牛育肥按照农牧结合、北繁南育、牧养农育,鼓励“户繁企育”合作养殖模式;肉羊育肥以国有农牧场为重点,适度开展肉羊杂交育肥。以肉牛核心群为主,培育科学饲养及提高繁成率示范户,大力推广全混日粮(TMR)饲喂模式和肉牛标准化饲养技术。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人畜分离养殖小区,集中饲养,健全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提高集约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设施渔业。到2025年,全盟半农半牧区肉牛舍饲养殖规模达到35万头,设施畜牧业养殖比重达到80%。(农牧局、自然资源局、财政局、发改委)
4.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建设前置仓、分拨仓和冷藏、低温配送等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提高产地源头冷链物流设施综合利用效率。支持引导农贸市场、商超、便利店、生鲜电商、快递企业完善末端冷链物流设施,支持设施设备应用和改造提升,促进末端冷链配送发展。鼓励企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果蔬预冷设施、储藏窖、气调库等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到2025年,建设农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0个,新增产地仓储库容约10万吨。(发改委、商务局、农牧局、邮政管理局)
(二)加强农牧业综合生产,提升农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5.稳步提升粮食产能。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落实粮(油)大县奖励、耕地地力保护等惠农助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稳定玉米、小麦、马铃薯种植面积,适当扩大油料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杂粮杂豆等优质特色作物。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在重点旗县开展马铃薯、玉米作物高产示范,减少生产成本投入,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以太仆寺旗、多伦县等产粮大县、特色粮油生产地区为重点,推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到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30万亩,产量达到10亿斤。(农牧局、财政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局、气象局)
6.加强肉类供给保障。做大做优肉牛肉羊两大优势产业,以南部旗县、沙区和主要水系流域为重点,打造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带;重点在北部和西部地区建设“锡林郭勒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提高养殖效率。落实国家生猪稳产保供政策,稳定生猪存栏。落实肉牛、肉羊调出大县奖励政策,支持圈舍改造、良种引进、污粪处理、防疫、冷链物流、仓储、加工等方面建设,提升养殖效益。强化肉牛冷配工作,农区以自然村为单位、南部牧区以浩特为单位、北部牧区以家庭牧场为单位布局冷配区,持续扩大冷配规模。推进肉牛扩群提质,增加基础母牛供给。稳定肉羊养殖规模,加强选种选育,重点抓好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提纯复壮和察哈尔羊选育扩繁;地方良种肉羊以选种选配为主,察哈尔羊以扩大人工授精比重为主,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繁殖率。到2025年,肉类产量达到35万吨。(农牧局、财政局)
7.稳步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以正蓝旗、正镶白旗、镶黄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等地区为重点,支持乳业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地方特色乳制品产业集群。落实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建设,支持建设奶业发展园区,对新增集中连片标准化500亩以上的苜蓿草种植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给予补贴。加强奶牛布病等疫病免疫工作。开展奶业生产能力整旗县推进试点工作。培育提升奶业作坊发展能力,选择具备一定产业基础、扩大生产规模意愿的手工作坊培育提升为生产企业,构建与标准化手工作坊和养殖户相对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推进特色奶产业发展,在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等马奶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地区,重点扶持建设中小型马奶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升级改造;在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骆驼养殖集中区,培育苏尼特双峰驼养殖专业户,加强与驼产业发达地区及驼产品企业合作,探索开发驼奶产业。加强高端液态奶、奶酪等延伸产品技术应用研究与研发,鼓励和支持中小乳品和传统奶制品加工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推广。到2025年,奶畜存栏达到35万头(只),奶类产量达到73万吨以上,传统奶制品加工企业产值达到19亿元,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农牧局、财政局、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
8.提升饲草供应能力。抓好天然草牧场保护和合理利用,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在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乌拉盖管理区、锡林浩特市及阿巴嘎旗部分地区建设集中连片规模化天然打草场,加强退化打草场和沙化放牧场改良修复,提升天然草原生产能力,严格执行天然打草场保护管理制度,确保天然打草场永续利用。实施草产业发展提升工程,以农牧交错带为重点,坚持“种养结合、为养而种、以种促养”,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扩大青贮玉米生产,适度发展苜蓿和饲用燕麦,建设优质饲草基地。积极发展羊草种植,以修复治理退化羊草草地、完善羊草草种繁育体系、扩大人工羊草种植为抓手,推进羊草全产业链建设。以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为抓手,加大柠条灌木林种植力度,开展柠条灌木林平茬复壮,推进饲料化利用。健全旗、苏木镇(嘎查、合作社)以及养殖户三级饲草料储备体系,强化饲草供应保障。加强饲草交易中心建设,提升饲草调剂、调运辐射带动作用。到2025年,草产量保持在20亿公斤以上;饲草交易中心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饲草调剂、调运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提升,饲草料交易额达到40亿元;全盟人工种草达到120万亩,其中:青贮玉米70万亩、苜蓿4.5万亩、燕麦25万亩、羊草19万亩、柠条1.5万亩;拧条平茬120万亩。(农牧局、林草局、自然资源局、财政局、科技局)
(三)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产业融合发展能力。
9.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牧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围绕5条农牧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三年行动,聚焦重点产业,找准强链、补链、延链、固链环节,通过平台搭建、激发活力、科技创新和畅通要素等措施,稳步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打造肉牛、肉羊2个超百亿级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奶业、马铃薯及马驼特色产业集群。稳步促进中药材、有机小麦、燕麦、荞麦、胡麻等具有地方特色和独特优势特色农作物产业发展。支持冷凉蔬菜产业发展和净菜加工,做精绿色、有机果蔬产品。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产业集群、产业园创建,促进优势产业、生产要素集群集聚发展,强化政策资金倾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争取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加强产业强镇建设,促进产镇融合、产村融合。各类产业发展资金更多向脱贫旗县倾斜,提高脱贫地区增收致富能力。到2025年,打造肉牛、肉羊2个200亿元产业和奶业、马铃薯2个100亿元产业。全盟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00亿元,形成一批品质优良、比较效益高、带富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基地。(农牧局、发改委、林草局、科技局、工信局)
10.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引导企业等经营主体优化布局结构,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工基地,促进农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增值。充分利用肉、乳、皮、脏器、马铃薯等农畜产品资源,重点在牛羊肉精细分割、精品包装、熟食制品、酱卤食品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方面发力,升级延伸生熟肉类、高端乳品、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等产业链,促进农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努力实现“吃干榨尽”,全面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促进“运畜”向“运肉”转变。加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积极对接引进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和运作规范、科技含量高的国内行业头部企业和重大项目。围绕肉牛、肉羊等农畜产品针对性引进开发一批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核心技术,持续推进牛羊肉精细分割、熟食制作及皮毛、头蹄内脏等副产品研发与应用。鼓励肉食品加工企业建设中央厨房和熟制品加工生产线,推动牛羊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到2025年,全盟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农畜产品加工业与农牧业产值比达到2.8:1,羊皮、羊尾脂等副产品综合利用率达到85%。(工信局、农牧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
11.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拓展农牧业农村牧区多元功能价值,稳步推动农牧业与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强农文旅融合示范村镇建设,统筹推进产加销、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深挖乡村产业潜力,培育打造乡村发展新业态新典型。到2025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达到3个。(农牧局、工信局、商务局、文体旅游广电局、发改委、邮政管理局)
12.大力推动农牧业品牌建设。加强品牌授权使用动态管理,优化授权企业质量、类型、数量。加强产品质量管控,严格执行现行质量标准体系,扩大草原羊追溯规模,提升追溯工作质效,完善原奶、奶酪产品自检、抽检机制,保障产品追溯防伪系统规范良好运行,确保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质量安全。加大传统奶制品等产品推荐力度,助推更多绿色优势特色产业产品纳入“蒙字标”认证产品行列,开展服务企业质量提升行动,为成功认证“蒙字标”奠定基础。提升品牌传播质效,聚焦大媒体、大平台、大事件、新渠道,创新提升品牌宣传水平,实现“街谈巷议”宣传目标。拓展产品新零售渠道,提升锡林郭勒羊、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产品溢价能力,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落实农牧业品牌目录政策,培育农牧业精品品牌。加大优质农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强化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引导龙头企业和超市扩大生产基地直采规模,积极开拓一线城市市场。到2025年,努力推动传统奶制品等优势特色产品成为“蒙字标”认证产品;培育提升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企业产品品牌15个。积极参与自治区线上品牌旗舰店、餐饮连锁店授牌计划。(品牌中心、市场监管局、盟委宣传部、发改委、财政局、农牧局、商务局)
(四)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农牧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能力。
13.全面推进种业振兴。围绕保种、育种、制种、用种等环节,推动种业全链条发展。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优势特色品种培育、良种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以活体保种和遗传采集保存相结合的方式,保护优良畜禽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以肉牛良种繁育专项推进为基础,继续扩大华西牛育种群规模,加快建设华西牛种源基地。在西乌珠穆沁旗持续选育“乌珠穆沁白牛”。举办区域性畜禽良种评比及种畜拍卖会,打造“看禾选种”平台。加快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大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力度,重点围绕肉牛、肉羊、羊草等产业需求,以“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联合攻关种业“卡脖子”问题,大力培育节水抗旱、耐盐碱新品种。到2025年,华西牛育种群规模达到2.2万头、核心群规模达到1万头,推广冷冻精液累计达到60万支;新增“乌珠穆沁白牛”核心群2处、扩繁群20处,基因监测分析2000份;国家和自治区级核心育种场数量达到8处;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7万亩。(农牧局、科技局)
14.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工作,聚焦资源高效、清洁生产、高效繁殖、智能养殖、疫病防控等畜牧业及土壤保育、生物种业、作物优质安全高效生产、信息农业等农牧业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合作,广泛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集成配套技术研究,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促进现代生态畜牧业和绿色高效农业发展。开展“科技”110服务。积极打造巾帼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园区引领现代农业作用,在适宜品种、先进技术和种养方式等方面,形成经验模式,加大推广力度,提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到2025年,建设自治区级农牧业科技园区1家,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科技局、农牧局、林草局)
15.强化技术装备保障。落实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提升畜牧养殖重点环节机械化水平,推进清粪小型装载机盟级补贴试点工作。实施耕地深松补助项目,积极推广用地养地结合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柠条平茬专用机械、北斗导航辅助驾驶设备,加强数字技术与装备集成应用,推动农牧业生产管理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完善锡林郭勒盟良种肉牛等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在传统畜牧业信息系统基础上叠加物联网、大数据、标识解析等新兴技术,构建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体系,推动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数字化改造。积极培育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应急救灾能力。到202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畜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农牧局、林草局、工信局)
1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人才飞地”“绿色通道”“柔性引进”等方式,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以“1230”人才培养项目”、“新世纪专业人才选拔培养项目”为载体,广泛选拔培养相关领域技术人才。完善农村牧区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推进乡村牧区本土人才技能培训。实施农牧民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高素质农牧民培育、乡村振兴青春建功和巾帼行动,构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推动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服务农村牧区,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260人左右、“三区”科技人才10人左右,下沉基层一线开展农牧业科技指导服务。(盟委组织部、人社局、科技局、农牧局、教育局、团委、妇联)
(五)激发改革活力,提升新型农牧业经营发展能力。
17.巩固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加强服务中心(站点)建设。推进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试点工作。加强宅基地审批管理,严格把关审批流程,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完善行政审批平台建设。注重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牧户进行草原资源整合、牲畜统一管理、联户规模经营,开展资源、资本、劳动、技术和销售等方面合作与联合,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利用农村牧区存量建设用地。充分利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数据和成果,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效形式和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完善收益分配机制,积极开展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使用权入股等风险较小、收益稳定的经营活动,增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能力。适时稳妥推进农村牧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牧业农村牧区比例。逐步推广“统种(养)共富”经营模式,实现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和规模化养殖,促进家庭经营向共治共富转变。到2025年,全盟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牧业农村牧区比例总体达到10%,开展“统种(养)共富”试点嘎查村达到10个以上。(农牧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委、财政局、林草局)
18.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各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工作,支持龙头企业领办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合作组织,构建国家、自治区、盟市“三级联动”发展格局,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本地企业的培育辅导,加快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盈利能力好的农牧业企业上市进程。深化农垦改革,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摸清国有农牧场自然资源资产底数,探索草原承包经营和特许经营方式,推动农垦市场化、企业化发展。持续做好规范合作社、认定家庭农牧场和评定示范社、示范家庭农牧场等常态化工作,完善家庭农牧场名录管理,引导家庭农牧场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深化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牧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发挥农牧业融资担保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到2025年,盟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30家,旗县级以上农牧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牧场分别达到350个和1000个,农牧企利益联结比例、紧密型比例分别达到90%和67%。(农牧局、财政局、工信局、市场监管局)
19.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支持整乡、整村集中连片推广社会化服务,大力开展农牧业生产资料供应、配方施肥、农牧机械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农业生产服务及牧草种植销售、全混日料加工配送、牲畜配种、防疫、育肥等牧业生产服务,强化产前、产中和产后全流程服务,带动广大农牧户节本增效。培育壮大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采取政府购买、定向委托、奖励补助等措施,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强化行业指导和管理,因地制宜建设专业化分工、服务体系充足、供需匹配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牛羊养殖大县为重点,推广“1+N”订单式等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到2025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30万亩,从事农牧领域生产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主体达到300个。(农牧局、供销社)
(六)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0.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用水管理,突出“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分解农业用水总量,严格控制无序扩充灌溉面积,落实“以水定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管工作,归并散乱土地,减少渠道渗漏。因地制宜推广“建工程、优农艺、调结构、抓机制”等农业节水措施,切实提高重点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行动,加大耕地轮作、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力度。强化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持续治理农牧业面源污染。到2025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7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65,化肥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零增长,重点覆膜区域地膜回收率达到85%,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水利局、发改委、农牧局、财政局)
21.积极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严格执行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大违法违规放牧行为监督执法力度,防止超载过牧,切实减轻草牧场承载压力。健全草原牧区饲草储备体系。落实“粮改饲”试点政策,实施半农半牧区和浑善达克流动沙地舍饲圈养行动,推进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开展草原保险和草畜平衡示范试点建设,推进草原过牧治理,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模式。落实草原网格化管理责任,加快推进网格布设、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等工作,逐步构建权责明晰、保障有力、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草原网格化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农牧局、林草局、发改委、财政局)
22.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扎实开展集中免疫工作,加强非洲猪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突出抓好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畜间布病阳性率保持在国家控制标准以内。积极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对标达标行动,逐年对标达标,推动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深入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工作。开展现代农牧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与发展。持续推进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双认证”工作。到2025年,力争全面实施兽医社会化服务,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牧局、市场监管局、卫健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专项组作用,把加快推进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做到组织到位、精力到位、措施到位。专项组办公室负责牵头制定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台帐,做到有任务目标、有重点举措、有进度安排。各成员单位要细化工作任务,完善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按预期完成。各旗县市(区)要明确本地区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统筹抓好推进落实。
(二)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强化用地、用电、用水和道路建设等政策扶持,保障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拓展投资渠道,加强稳产保供、种业创新、基础设施升级等农牧业发展关键领域专项债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完善贷款品种,拓宽抵质押品范围,推广圈舍、厂房、大型农机具、保单订单仓单和活体畜禽等抵质押模式,扩大农牧户小额普惠信贷覆盖范围。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农牧业保险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开展优势特色农畜产品保险,推动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组织实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农牧民就近就地就业增收。
(三)开展督查考核。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绩效指标体系,加大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存在的困难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确保稳步推进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强化结果导向,对于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和部门,在项目、资金方面予以倾斜扶持,对于推进落实不力的,要依规问责处理,建立健全工作推进奖惩机制,营造良好工作氛围。